谷雨时节,江华古树茶迎来采摘高峰期,茶农们纷纷进山采摘鲜叶回来进行加工,开启了一年中忙碌而又充满希望的劳作。
古树茶生长较为缓慢,直至谷雨时节才渐渐吐露新芽。在大锡乡大锡村黄家组的古茶园里,村民们早早地来到自家茶山,采摘春茶。这片古茶园中生长着3000余株古茶树,其中90%树龄超过百年,树龄最大的达到300年。曾经分茶到户时,平均每人能分到40余株。大家采摘下来一部分留作日常饮用,另一部分鲜叶则售卖给茶叶商,拓宽增收渠道,让古茶树真正成为了“摇钱树”。
“在我们这里来说都是祖祖辈辈的老茶树基地了,就好像人一样一代一代遗留下去,再加上我们这里不洒肥、不杀虫,靠的都是自然生态的肥料,所以长出来的茶的口感和品质和种出来的有一定区别。茶叶产量一年比一年的增加,收入肯定也是一样一年比一年的增加。”大锡村黄家组组长黄永文说道。
采摘下来的鲜叶会被迅速送往山下古茶小院的手工制茶车间,开启了它们的“变身之旅”。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传统工艺,蜕变为独具风味的古树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加工技术深度融入制茶产业。机械化设备的精准把控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通过标准化流程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淬炼茶叶品质,让古老茶香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这个古茶树的茶叶从捡回来的时候和新茶树捡回来的叶子差别相比就大了,捡回来用鼻子闻老茶树的茶叶香味就浓厚一点,制作出来品尝的时候也是一样,野生茶香味浓厚,口感入喉各方面都是比较清爽。”制茶师傅盘进金说道。
据调查摸底,大锡乡的野生茶园面积在3000亩左右,其中100年以上的古茶树大概有4000株。大锡乡通过推行“政府引导、村民自治”的共管模式,对古茶树进行管理、修缮和繁育,让这些曾经荒废的古茶树重新焕发生机,不仅激活了生态经济潜力,更带动众多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大锡乡加强对野生古茶树的保护,积极关注野生古茶树的生长情况,加强对野生古茶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而且我们还投入资金开展茶果产业园的建设,让野生古茶树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生长,也守护好这片绿色的财富。”大锡乡党委委员、宣统委员、副乡长周兆江说道。
江华是湖南省重点产茶县,“江华苦茶”是湖南省内制作红茶最好的原料,其中,古树茶更是备受业界青睐。近年来,江华立足生态优势与产业特色,深度挖掘古茶树资源潜力,积极探索古茶产业开发利用新路径。通过科学划定核心保护区,以及与专家团队在古茶树品种保护、品质提升、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全力推动古茶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高端化迈进。
“目前我县拥有百年以上古茶树近万株,最古老的一棵有千多年的历史。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古茶树资源,加强宣传与推广,把我们的珍稀的古茶树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江华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股副股长蓝华中说道。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蓝玉春 熊洋
编辑:刘翥
本文为江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