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自治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主线,以“发案少、秩序好、服务优、群满意”为目标,以争先创优为抓手,以“政治建警、科技强警、减量控大、大练兵”为载体,改革勤务、创新战法,在交通秩序整治中,重点突出“稳、准、快、细”。以交通管控,预防当先,精准实施,防止反弹;在服务群众中,将管理寓于服务,让群众的平安出行,看的见摸得着,创新性的管理模式激活了抓预防强服务的内生动力,谱写了新时代公安交通管理新篇章。
抓延伸突出便民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如何让人民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让江华公安局交警大队成为广大车主、驾驶人的“家”。江华公安局交警大队的决策者坚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在全县开展“大走访”活动中,决策者与民警走村串户深入车属单位、个体司机、乡镇、村组开展调查。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辖区内瑶族同胞车辆上牌、考证路途远、不方便,针对此情,大队制定了便民利民工作方案,以国道207线、省道S349线为依托,在公路沿线湘江、大圩、涛圩等12个乡镇设立了车辆管理便民利民服务登记点,向周边村庄四周辐射延伸。在码市、水口、白芒营、河路口等公路沿线有条件的摩托车经销点新增设了5个实行带牌销售服务站,为上门服务提供了服务平台。
抓质效突出服务
人人都是形象,个个都是窗口。窗口就是形象,形象就是生命。按照“清廉交警窗口服务无投诉”的工作目标,大队不断完善执法环节,理顺执法程序,务求规范实效。推行了“一个窗口,一个形象,一个张笑脸,一声问好”的四个一明星评比活动,和每月个人“示范标兵”评选活动。以“示范标兵”为典型带动全体民警规范、养成。在榜样的带动下,形成了人人争当标兵,个个都树形象的氛围。要求每位民警都是“消防员”,推行“文明用语”,实行“换位思考”,要让一些群众虽然“冒着火气来”,也要“带着微笑走”。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待群众咨询的首位民警作为第一责任人,对于来办事群众的请求,自己能办理的立即办理;自己不能办理的负责及时联系其他民警帮助办理;需要领导审批的,及时报领导审批。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等1分钟。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手续齐全的告知办理程序;对手续不全的告知所缺项目和如何补办;因故不能办理的告知原因。向社会承诺“办事群众不走,我不走”,并设立了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推行“引导服务”“延时服务”“限时服务”“预约服务”“规范服务”等服务。针对外出打工和在外打工返回的瑶族同胞办理车辆上牌考证、车辆年检时间紧,路途远,大队开辟了绿色通道,实行“专人受理,简化程序,优先办理,随到、随办、随考”,赢得了瑶族同胞的好口碑。
抓预防突出治理
交通管控,预防当先,江华公安局交警大队的决策者始终将抓好交通安全预防,为第一要务。针对江华山区瑶族同胞群居分散,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为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交通混乱,管理滞后,事故频发”现象。大队充分利用农村“两站两员”“一村一辅警”等机制,依靠县、乡党委政府,发动农村基层组织,加强农村面包车、农用运输车的监管。发挥道安委职能作用,在各行政村设立了交通安全劝导站,设置了劝导员和网格管理员,不定期深入村镇、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开展路检路查。在农村集会、婚庆典礼等重点时段,组织专门力量加强管控,实行教育劝导,看护看守,严防漏管失控,做好了交通安全事前预防。
交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部门多,政策性强、互动性大,它需要各部门相互之间的配合。江华大队以创建平安县为契机,巧借交通顽瘴痼疾整治的东风,构建服务管理平台,将交通安全社会化落地生根,积极主动争取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按照“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大众参与” 办法,突出自身特色。大队以“减大控量”等整治行动为契机,以客货运输车、旅游包车、危险品车、摩托车为重点,加大对“两客一危三超一疲劳”、酒驾毒驾、涉牌涉证、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突出整治和查处。重拳出击,上限处罚,形成了高压严管的态势。1至8月份以来,大队共出动警力12500人次,警车1480台次,通过联勤联动、自主行动和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69305余起,扣违法车辆4500余台,行政拘留7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86 人,有力震慑了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江华公安局交警大队以创新管理,将管理寓于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的“温度”;以交通安全事前预防,为第一要务,进一步提升了管理的“厚度”;以赓续我为群众办实事,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喻晓
编辑:刘翥
本文为江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