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抓实抓好“六个一” 走出江华乡村振兴新路子

来源:中共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员会 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编辑:何文件 2022-08-13 14:36:47
江华融媒
—分享—

江华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为总抓手,走出了“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为基础、以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为抓手、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坚持一个引领强队伍。坚持党建引领,建强乡村振兴高素质党员干部人才队伍。“户户联”凝聚干事力量。深入开展“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按照“县级领导包难点、公职人员包重点、普通党员联一般”的原则,组织全县2万名党员干部进村联户,做到“户户见党员、事事有人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增强动力、凝聚合力。全县有特殊困难的663户全部由正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联系;980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由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联系;51435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等由后盾单位及乡镇干部联系;将9100户留守儿童户、大病重病慢性病户分别由党员教师和医生联系。“事事帮”化解群众难题。积极推行“亲情走访法”,联户党员干部每个月入户走访一次、每个季度与联系户在外务工人员通一次电话、帮助干好一件实事、到联系户家中打扫一次卫生、与联系户共同劳动一天,做好“民情日记”记录,建立“民意办理台账”,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有效化解了群众的“急难愁盼”。今年以来,精准服务群众286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420余起,排查整治安全隐患260余起,认领群众微心愿1540个。“七商议”广聚民意民智。创新“乡村振兴月例会”制度,县乡干部每月组织村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开展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返贫监测、村级‘三资’管理、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社情民意事宜”等七项内容开展民主议事,完善了群众发表意见、参与决策、监督工作的渠道,推动乡村振兴从“干部干、群众看”为“一起议、一起干”。目前全县共议事3628件,已办结3121件,办结率达86%,工作经验先后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推介报道109次。

夯实一个基础守底线。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为基础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抓实防止返贫监测。制定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1+13”工作方案,组建了覆盖全县16个乡镇、312个村(社区)的县、乡、村三级监测队伍。严格落实“农户自主申报、村干部走访排查、部门信息比对”等排查方式,结合“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实现动态监测和帮扶全覆盖。全县933户1792人监测对象均由国家公职人员重点帮扶,所有脱贫户都落实了结对联系人,所有农户均落实防返贫责任险,实现了返贫监测全覆盖、政策落实全领域、精准服务全方位,相关经验做法被省乡村振兴局向国家乡村振兴局作专题推介。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精准落实各项就业帮扶措施,强化稳岗拓岗,多渠道引导和支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全县脱贫外出务工就业57845人,较去年底新增1400余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100%实现就业,今年以来在外省因疫回流共计346人,目前已全部得到安置,做到了稳岗就业监测全覆盖。年度支持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计划任务目标为5000万元,对全县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全面摸底,争取在10月底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资助精准落实,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严格落实省、市过渡期医保政策,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100%、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一站式结算医疗救助累计2504人次,基金支出327万元。对全县所有房屋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已申报纳入2022年新建和改造农村危房65户,全部开工全面实施。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排查,整合资金29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质项目。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全县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58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23.7万吨以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发展蔬菜17.10万亩、食用菌7000万袋、油茶1万亩、生猪96.38万头(出栏52.59万头)。发展水果15.58万亩、茶叶6.55万亩、烤烟5.5万亩,特色产业遍布乡村。全县鲜活农产品出口总额连续4年排全市第一。

突出一个抓手兴产业。以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做强“五好园区”激活产业发展动能。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最高增长极、最大主战场、最强动力源,着力做大做强“五好园区”。江华高新区在园规模企业121家,形成了以新能源和新材料深加工为主导产业、以马达和电机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发展格局,园区吸纳就业劳动力1.6万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160人,务工人员月均工资4000元以上。鼓励各乡镇、村利用闲置房屋,新培育帮扶车间51家,总数达486家,其中省示范性帮扶车间20家,共吸纳劳动力1.3万余人,其中脱贫人口3640人。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乡镇的产业发展格局。壮大“现代农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六大强农”行动,聚焦打造绿色农业产业基地的目标,抢抓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机遇。目前,累计流转土地16.7万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个,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12家,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7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21个,完成绿色食品认证31个,形成了17万亩蔬菜、6000万袋食用菌农业特色产业。发挥“杠杆作用”扩大产业发展效益。针对茶叶、烤烟,分别设立了3000万元的发展专项引导基金,撬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和小额信贷等资金,达到资金几何倍增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助力重点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截止目前,共流转土地30多万亩,建立“万字号”和千亩以上农业产业基地183个,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5万余名,其中脱贫人口4300余名。帮助群众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347家,3100余名闲置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用好一个载体促融合。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推进文旅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用好特色小镇建设这个载体,做好“旅游+”文章,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以打造“神州瑶都·五色江华”旅游形象品牌,发展生态游、民俗游、红色游、寻古游、康养游和研学游。整合文旅资源,构建以“瑶色”“绿色”“红色”“古色”“粉色”为主的五大特色主题板块。“瑶色”板块是以县城沱江为核心,以两河三岸景区为龙头,打造冯乘古街核心景区,整合江华文庙、永州第一支部、豸山寺、盘王殿等资源,打造“瑶都之魂”瑶文化品牌。“绿色”板块是以涔天河、湘江、河路口为三大支点,以湘江(桐冲口)大香草源景区、涔天河水上画廊景区、河路口姑婆山“飞仙源”景区为重点,整合大龙山、黄龙山、河路口仙姑岩温泉、牛路“可可托海”等资源,打造山水康养游品牌。“红色”板块是以码市启汉故里为重点,整合永州第一支部、江华故居、陈为人故居、大圩红军街、烈士公园等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古色”板块是以白芒营为核心,以秦岩景区为龙头,以潇贺古道、江华古八景为主线,整合阳华岩、寒亭暖谷、近道书院、宝境、井头湾等资源,打造寻古游品牌。“粉色”板块是以水口镇为核心,以水口水街为龙头,整合长鼓楼、水口爱情文化街区、水上小桂林等资源,打造中国爱情小镇品牌。截至4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137.85万人次。“五一”小长假期间,水口爱情小镇单日客流量达5000余人次。

抓住一个重点助民富。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制定出台《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任务分解表》等文件,科学谋划、高标定位三年目标任务,明确各乡镇目标任务。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县财政统筹3000万元扶持引导基金,各乡镇通过项目自主申报,农业部门、发改部门、财经部门严格把关,确保资金用在收益好、周期长、安全稳定的项目上。同时用足用好在加强人才支撑、财政补助转化为村集体股份、发展电商冷链等配套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税收支持、土地支持、用水用电、农村产权交易体系等方面的干货”政策。积极探索将烤烟分成融入集体经济,“五小”资金融入集体经济,产业奖励计入集体经济,支持个体户、种养殖大户,收益分红计入集体经济。按照省委“允许拿出当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净利润不超过20%部分”“个人奖励不超过当地公务员年度绩效考核奖金”两条原则,对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作出贡献的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达到150个、20万元以上达到31个、50万元以上达到18个、100万元以上达到4个。

盯紧一个突破口展新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补短板,夯基础。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35千米、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12千米,改造农村公路危桥4座,全县农村公路优良率达到89.87%。建成5所村级小学样板教学点。全县104个村建成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按“四有”要求,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着力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下坚实基础。抓整治,强推进。建立“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工作机制,统筹3000万元资金设立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引导基金,统筹协调、强力推进,不断刷新乡村“颜值”。以屋场院或自然村为单元,每个村拨付专项整治经费,保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拆除应拆除的空心房、乱搭乱建等2000余间;改造卫生厕所1480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8%,改造农村巷道950公里、200.5万平方米;基本做到畜禽养殖归圈、柴火杂物归堆、菜园菜地归片,各村面貌井然有序。重引领,浓氛围。坚持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推进城乡文明创建一体化,在全县16个乡镇全面铺开文明村镇创建活动,14个乡镇成功创建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创建全国文明乡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1个、市级文明乡镇6个,196个村创建为县级及以上文明村。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今年以来,共评选各星级文明户3791户,乡镇“十星级文明户”320户,县级“十星级文明示范户”20户,以典型示范有力带动了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来源:中共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员会 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编辑:何文件

阅读下一篇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