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姐,这新房子住得怎么样?感觉如何?”
“很宽敞很舒服,只花了10000元,就住上了125平米的大房子,心 情好了,我的病也好了,前几天在楼下的联合工艺厂干上了插花的工作,真的是太幸福啦!”
……
5月16日上午,记者走进大石桥乡金竹冲移民安置点时,金竹村驻村后盾 单位县交通局驻村扶贫队长彭建岗正在村里的小微企业——联合工艺厂与赵大妹等几位在此做工的搬迁群众话家常。“ 走出大山心敞亮,幸福来自共产党”,写在进入小区第一栋安置房上的标语向我们揭示了金竹冲贫困户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 奥秘。
大石桥乡金竹冲易地扶贫安置点 李忠林 摄
金竹冲村位于大石桥乡东部的萌渚岭瑶山腹地,平均海拔810米,由立下 源、洪水、大竹坪、原金竹冲四个村合并而成,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村,总人口254户11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9户900人,是我县 农区中唯一的一个深度贫困村。
四个插花老人的幸福生活 李忠林 摄
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硬战的重要抓手,是解决“一 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根本策略。2016年,县交通局与大石桥乡政府积极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惠民政策,将金竹冲村列入到易地扶 贫搬迁范畴内,成立金竹冲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指挥部,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听取搬迁农户意愿。最终决定采取统规统建的方式进行,即 搬迁点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由政府招标实施。经过选址、建设,在距离大石桥乡207国道60米处的大石桥村马腰山脚, 白庙井旁,依山傍水建起了9栋灰墙青瓦马头墙的平地瑶风貌建筑,并于2018年帮助金竹冲95户452人贫困瑶胞搬迁至此。
赵大妹在新家给母亲赵新妹包头 李忠林摄
2018年前,金竹冲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95户452位村民还分散居住在 大山之中。由于山大沟深弯多,群众居住分散,道路狭窄崎岖,雨天道路湿滑泥泞不堪,还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出行困难。
“以前住在立下源自然村的时候,不要说通车了,山高路陡弯又大 ,摩托车都不能骑到家门口。我家上有80岁老人,又要供一个孙子读书,2016年以前,老公一直都是在外省打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 饱。”说起以前的生活,赵大妹说真的太苦了。
赵大妹今年56岁,家里有5口人,2018年9月带着78岁的老母亲赵新妹从 距大石桥乡集镇20公里外的杉木冲组(金竹冲村立下源自然村的一个组)搬到大石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让大半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 的老母亲搬到了乡里的集镇,享受到了城里的便利生活。
“当初怕搬到安置点,担心山场土地被没收,所以一直有所顾虑。 ”赵大妹说,现在住上新房子离不开当初扶贫帮扶干部一次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搬迁后,杉木冲的山场权属不变,现在封山育林准 备搞生态旅游,每年有生态公益林补贴领取。
“我的新家可漂亮啦!”赵大妹开心地说,“125平方米 ,三室两厅,一厨两卫,另外还有一个大阳台。出门60米就随时可以搭乘到县城的班车,方便得很。不到这几年我因为宫颈癌等疾病动 了四次大手术,大儿子2014年不幸被雷电击倒去世后,媳妇离家出走,留下一个小孙子给我们。小儿子患有天生眼疾,上有老下有小, 政府为了帮助我们家脱贫,帮我和小孙子申请了低保。搬到新家后,政府又张罗着帮我们找工作,现在我和母亲都可以在楼下的厂里做 事,每人每天有二三十块钱,老公帮人打工有2000多元的月工资。有新房子住又有事做,我的心情越来越好,病也好得快些了,日子越 过越有盼头喽!”
与新家相比,赵大妹的老家显得非常“寒碜”。老家在金竹 冲村最偏远的山顶上,搭乘摩托车30分钟到达村里后,还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过山谷、翻高山才能回到原来的老房子。本来是要拆 除复垦的房子因为要进行生态旅游保留了下来,只见一层砖混结构的房子没有冲水厕所,低矮、潮湿、阴暗。“过去一家8口人住 在这里,就只有3个房间,挤得很。”
“安置点附近有中学、小学、幼儿园,还有医院,安置点建设时也 采取将第一层建设成架空层,简单装修后就可以发展小微企业,实现楼上住人,楼下就业。截至目前,该安置点共引进了欧纳森家具厂 、兴昌电子厂、恒源珠宝公司、宏达工艺品等5家扶贫车间,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个,目前已经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120个。移民群众满满 都是幸福感、获得感。2018年底,金竹冲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这两年因为挪穷窝、拔穷根,实现了户户稳定脱贫。”扶贫队长彭 建岗介绍。为确保搬迁入住后的后期扶持管理工作到位,该安置点建立了“党建+社区+企业”服务模式,设立了服务中心、 配套党支部、楼栋长、警务室、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小区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公共设施维护、社会治安管理、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等 工作,同时从安置搬迁户中选出多为楼栋长对小区进行自治管理。
赵大妹和赵新妹工作的小微企业是今年2月份才入驻的小微企业,老板叫 程世日是本乡人,在广东惠州从事这一行工作10余年,今年疫情耽搁,再加上小孩在家乡上学和照顾老人等因素,就想着在家乡创业, 乡里领导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他,到安置点看了厂区环境后,双方一拍即合,半个月时间厂子就投产了。程世日介绍,工厂主要是 组装各种塑料装饰花,简单易学,工资最高可达80元一天,年轻人干工序复杂、单价高的工种,老年人干工序简单的工种,不想在厂里 做,还可以拿回家做,按件计酬。目前厂里已经有十几个工人在做事,大多数是安置点的贫困户。
“在巩固脱贫攻坚工作中,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金竹冲村得天独厚的 生态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彭建岗说。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刘波 张华兵 杨丁香 朱国卿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