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凌鹰 编辑:redcloud 2013-03-07 16:13:47
江华融媒
—分享—
【读稿人语】瑶民族的举族迁徙是惊心动魄的,车马粮草以及生活必备、需要相扶的老幼和后面的万千追兵,我的眼前所浮现的这种情景是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在深山丛林里被追赶的仓惶身影,而他们谁也不会知道,他们这样的命运何时才会是尽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命都懂得以何种样子走进历史而成为后人的追忆,当然就是留下自己的文明瑰宝了。且看瑶民族在一次又一次的艰辛迁徙中,他们从一座高山逃到另一座陡岭,缺药少医,他们只能自救,这可能就是这个民族医药文化孕育的真实了。和任何一个民族医药文化的孕育一样,瑶民族的医药文化也是在一种无比苦难的环境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是一代一代瑶族人民创造并学会的自救和救人的手段。(田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

江华瑶族自治县“脉通贴”疗法分布图。

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

□凌鹰

  暂时不说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的文化精神所在,先说说我看到的一种与瑶族医药相关的现象。

  在许多乡镇集市或者一些城市不太繁华但也不太清静的街道小巷,我经常看见一些或穿着瑶服或没穿瑶服但都带着瑶族头巾的女人在那里兜售她们的中草药,她们的旁边还要挂一块发黄的白布,上面往往都写着那些草药的疗效和作用。她们的身边,往往都会围着很多人,这些人或指指点点询问中草药的价格和功效,或非常不屑地议论那些中草药的是是非非,或一言不发地静观热闹。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些瑶族妇女的中草药到底是否有她们的白布上所说的那么神奇,但也更加不敢从主观上否定那些中草药真正的医药价值。因此,遇到这样的瑶族女人,我一般都不会驻足旁观,瞄一眼就匆匆离去,因为我并不懂中草药,我不想做一个无聊的围观者。

  虽然不喜欢凑热闹,可我却并没忽略这些卖药的瑶族妇女的存在。这些卖中草药的瑶族妇女的频繁出现,倒是给了我这样一个重大的信息:瑶族大山里是盛产中草药的地方,瑶族拥有很多我们感到陌生的药材,瑶族的许多男人女人应该都深谙采药之道并多多少少都懂得一些中草药使用常识。

  对那些卖药的瑶族妇女提供给我的这种信息,我从此深信不疑。道理很简单,瑶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有关瑶族医药的历史虽然没有留下任何文献记载,可宋代词人周密在他的一部宋史随笔《齐东野语》中,却有如是记载:“方春时,瑶女数十,歌啸山谷,以寻药挑菜为事。”这段简短的文字告诉我们,早在宋代,瑶族先民中采药识药者不仅仅在男性瑶胞中已然成为普遍现象,而且连瑶族女性大多数都懂得了采药。所以,这些到处卖药的瑶族女人,让我不得不深思到瑶族医药文化的宽广与深厚。

  现在,江华的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更让我深信了自己的这种识见。

  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是江华罗氏祖传瑶族医药技术中的一项独门绝技医术,瑶族与方言叫“贴灵丹法”。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沱江、东田、白芒营、水口、码市、大圩等地,这种疗法最为流行。用流行来界定一种民间医术似乎有点不太贴切,但事实却不可否定,这一带的患者就是那么乐意接受这种“贴灵丹法”,因为他们都尝到了其中的“甜头”。

  据罗氏家谱记载,罗氏祖先于明朝年间从江西吉水瑶山移居湖南江华居住后,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罗氏世代从医,对祖传的独门绝技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一直代代相传,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罗氏在对这门医术的历代相传中却又有严格的祖训: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现在的罗振习等罗氏兄弟已是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的第十五代弟子。三百多年不算长,可已经传了十五代,也不算短了。三百多年前的一道民间医术,能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谁也无法对其褒贬,最有话语权的只有患者。所以,我用流行来界定它在沱江、东田、白芒营、水口、码市、大圩等地的影响力,就是源于那里的患者们才最具有对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功效与作用的发言权。

  客观地说,在江华这一全国最大的瑶族自治县,会使用中草药,会使用民间偏方,会使用祖传秘方的瑶胞并不少。不是瑶族人天生就喜欢药材,喜欢行医,喜欢治病,而是被“逼”出来的。旧时代的瑶人,说他们活得比黄连还苦都一点不过分。他们不但缺吃少穿,缺医少药,而且长期居无定所,从这座高山转移到那座陡岭,到处开荒,到处种树,到处耕作,可还是经常被歧视,被驱赶,所以就有了一种被称之为“过山瑶”的瑶人。这些“过山瑶”,不仅长年游耕于高寒山野,挣扎在深山老林之中,而且长年还要承受瘴气、寒气的侵扰和毒蛇毒虫的侵袭。寒来暑往中,寒冷潮湿的气候,随时都会让他们引发风湿痹痛、痧、瘴、蛊、毒等病症。而且,上山下山的崎岖山路,随时会让他们摔伤身子,跌断手脚。可是,高山密林,病倒了跌伤了也是求医无门,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救。

  瑶族的医药文化,就是在这种苦难深重的环境中发芽生长起来的。恶劣的环境,让我们的瑶族同胞通过祖传,一代一代学会了一套以内服、外洗、药浴、外敷、拔罐、药垫、火攻、杉刺、陶针、针挑。刮痧、挟捏、蛋灸、艾灸、油火灯灸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法,拥有了一系列自救和救人的生存手段。

  罗氏祖先本来就是瑶族根系,对瑶人的这种生存苦难早就切身体验过了。他们从江西来到湖南江华,把自己祖传的“贴灵丹法”带到江华来,就是因为江华是全国瑶胞最多的一个地域,就是因为一种民族的情怀使然。他们要把自己祖传的这种绝技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更多的瑶族同胞身上,这样才算真正实现了祖辈的夙愿,这样才能真正彰显“贴灵丹法”更深邃的人文价值。

  据罗振习介绍,罗氏祖传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包含了四个内容和程序。

  最先是贴丹。先运用祖传方法和现代的照片、化验等先进医学技术,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诊断,在排除血管和神经不损害皮下、肌肉组织的前提下,用从瑶山采集的鲜草药制成的丹药实施贴丹治疗。一般是以哪里疼痛为病穴,就在哪里贴丹,顺着痛点疏通经络、理气、活血、散瘀、祛风、除湿等进行丹药治疗。贴丹时间为二十四小时,然后将丹药取下,这样就完成了第一个步骤的治疗程序。

  然后是抽吸。在取下丹药的同时,对丹孔进行局部消毒,再实施抽吸疗法。在改革创新之前,使用经消毒的竹筒、羊角、牛角、玻璃瓶等在贴丹部位拔罐抽吸;改革创新后,用真空罐、无针头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在贴丹部抽吸。这样,促使患者在患病部位的瘀血、湿气、毒液从丹孔中排除体外。在实行抽吸疗法时,每个丹孔每天抽吸一次,抽吸时间为三十分钟,取下抽吸器具后,用瑶药散剂处敷丹孔。此法一般为七至十五天,这是第二步治疗程序。

  再就是内治。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男女老少,从大瑶山天然原汁原味的草药一猴、二虎、三钱三、八角、九牛、金狗毛、走马胎等主要药材中选取一此药材,并加入野生或家养的动物骨、肉、内脏,依据祖传方法加工、炮制,按照季节,针对寒热四肢、颈骨、腰骨等对患者对症用药进行治疗。同时,采用瑶族医药“见荤则补、见酒则打”独特而传统的方法服药,增强药效的治疗效果。具体方法就是将医师配好的瑶药放水煎,煎好后待温,然后用瑶山瓜箪酒一至二两冲服。服完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半个小时,以出一身微汗为宜,一般七至十五天为一个疗程。

  最后是外洗。也就是通常讲的“药浴疗法”或者说洗药水澡。它是一种辅助疗法,分局部浸泡洗调和全身浸泡洗调两种方法,根据病情选择使用。其主要功能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散风寒,祛湿理气,活血伸筋,起到协同治疗作用,使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快速得到恢复。这道程序,就是“贴丹灵”疗法中的独门绝技。实质上,它就是采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理,实行内外兼治的方针,以痛点取穴贴丹、顺着痛点筋脉找穴施治,疏通患者全身经络,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愈各种顽固性风湿和骨痛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疗法最适应各种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大骨节病、四肢麻木、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半边风、坐骨神经疼痛、陈旧性骨折疼痛等。

  不过,特别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严重哮喘患者不适用这种疗法。孕妇、糖尿病患者、严重贫血者、甲亢病患者、癫痫病患者更要严禁使用这种疗法。

  罗氏祖传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从祖辈那一代开始相传,已经历经了近五代子孙,其中,罗会梁、罗李氏、罗时功、罗克勤、孔应珍、罗振习等十一名瑶医已成为罗氏祖传瑶族医药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代表性名医。尤其是第十五代嫡传弟子罗振习,现已成为罗氏祖传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

  生于1955年的罗振习,自幼跟随祖父罗时功、父亲罗克勤、母亲孔应珍学习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治疗各种风湿、骨痛疾病。1992年,他主动从沱江卫生院退出后,在县城开个体诊所至今。2005年,他被中国医师协会邀请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百名医学峰会”,并受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参加免费为北京群众义诊活动。同一年,他还牵头成立了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医药学研究会,由他担任会长。2010年,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被中国中医科学院特新疗法技术推广培训部列为全国医疗推广项目,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医药学研究会被批准为全国民族(民间)医药培训基地。

  然而,作为罗氏祖传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代表性传人,罗振习却又陷入了一种困惑,这种困惑,当然来自多种因素。其中最让他不安的就是,由于无文字记载,罗氏祖传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技术只保留在民间老瑶医的脑子里,靠“口传心授”、“面传言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优秀而宝贵的瑶族医药遗产难以准确完整的保留和传承下来。另外,江华瑶族民间尚健在的年龄七十岁以上的精通“贴灵丹法”的知名老瑶医已经无人,六十岁以上的知名老瑶医也只有二人了。再加上受“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传统观念和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偏见等因素的影响,罗氏祖传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后继乏人的趋向已日益明显。此外,还有一个因素也让他不敢小视,那就是,由于现代医学的强大冲击,罗氏祖传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的临床应用空间正在逐步缩小,以致许多瑶医经验随着老瑶医的自然减员而丢失,许多与之相关的文物因不被重视而遭遗弃。再加上江华瑶山药材出现无序采集的现象,瑶族医药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罗氏祖传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的施治用药也将会完全面临绝药的可能。

  作为江华瑶族医药或者瑶医精华的罗氏祖传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它是否还有其延续的理由和存在的价值,就只有让瑶族子民来回答了。

(本版图片提供周祁云)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

罗氏祖传瑶医罗振习在给患者贴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

瑶山天然药材。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医药风湿骨痛“贴丹灵”疗法

罗氏瑶医抽吸疗法。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凌鹰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