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启瑶族尘封的美丽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郑万生 编辑:redcloud 2012-12-11 09:36:51
江华融媒
—分享—
   


    在神州瑶都——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大院里住着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他精神矍铄,气度从容,见笔者上门放走访,忙用瑶语说:“干宝勉搭溜,谢的最!(自家人来了,快请座)”。家人把热茶端上后,这位被称为湖南瑶学大师的郑德宏老人把话匣子打了开来,向我们讲述了他开启瑶族尘封美丽的传奇人生。
    上世纪三十年代,郑德宏出生在风景秀丽、依山傍水的湘江乡桐冲口村,那里是湘南萌渚岭腹地一个典型的瑶家山寨。由于地域闭塞落后,郑德宏从小就向往着山外的世界。他在本地读过短期小学后,搭着顺水而下的木排到了小山城——水口求学。由于学习成绩突出,不久考上了道县廉溪中学。1949年上半年完成学业,1950年在桐冲口乡参加工作。1951年3月,受组织委派,赴零陵地区公署学习。因县委、政府决定在贝江回龙村筹建瑶民小学,正急缺有文化的瑶语老师,找来找去,郑德宏最后成了最佳人选。
    1956年,国家民委应全国瑶族地区的呼声和要求,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创造统一的瑶族文字。1957年、1958年郑德宏被上级选送到广西民族学院专业学习瑶语,毕业后终因全国瑶族人口居住过于分散,一时难以统一起来,创造瑶族文字的工作被搁浅。郑德宏的所学的专业难有施展空间,先后被分配到未竹口、湘江等瑶族山区,再一次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他没有就此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而是利用闲暇之余,深入瑶山村寨收集整理民风民俗和从事瑶族传统文化的挖掘。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62年冬,郑德宏被抽到湖南省民委组织的全省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组,其工作任务是以江华为中心,对整个湖南瑶族地区进行民族民间调查。在省民委领导的牵头带领下,郑德宏在1963年至1966年的四年间,跑遍了郴州、莽山、资兴、郴县、桂阳、永州、新田、道县、江华、江永、宁远、蓝山等湘南地区的主要瑶族居住区,收集了大量的瑶族民间文化资料,令人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项工作被迫中断了下来。
    郑德宏回到县里后,被安排到县政府业余教育办公室,具体从事扫盲工作。1969年,在砸烂党委、政府后,被赶到大圩苏里五·七干校,在农场种田、放牛,随后抽到水口、码市搞斗、批、改。1975年12月,涛圩牛牯岭办起了县五·七大学,郑德宏又被上级调到那里工作。在文革那段期间,郑德宏仍不忘他的瑶学研究,偷偷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珍贵文史资料。
    文革结束不久,省民委同志在单位大院的楼房天棚架上发现了一捆捆打包的文字资料堆放在那里,上面布满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打开一看,是文革十多年前全省瑶区调查时收集回来的手抄文稿,其中有一些文稿纸张后面还写着收集人郑德宏的名字。有一次,江华县长冯生玉到省里开会,遇到当时的省民委主任谷子元,谷主任饶有兴趣地问起江华郑德宏的情况。冯县长说:“他在五·七大学得了一场大病,现在好了,基本上可以出来工作啦”。说起那场病,时隔三十多年后,郑德宏老人仍记忆犹新。那是在1977年,他到湘江公社为五·七大学买树子,没想到在瑶山冲里得了病毒急性肝炎,体质一时变得极为虚弱。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调养治疗,到1978年初,身体才逐渐恢复。
    在省民委领导谷子元的亲自过问下,1979年3月至1980年10月,郑德宏被再次抽到省民委工作,他把丢在省民委天棚架上的那堆瑶族民间文稿收集整理成一本本内部资料,有民歌选、长歌选、盘王大歌、民间故事、民间谚语、瑶族历史文献《过山榜》等,经他整理出来的文稿达300多万字。完成任务后,郑德宏回到县里,被分配在县政协办公室工作,1986年安排到县政协文史委任副主任。这时省民委古籍办要求他把《盘王大歌》进行重新整理。为便于传承和扩大影响,郑德宏历时三年时间,把原歌词用国际音标译成瑶语,使不懂瑶语的汉族人能根据此方法用瑶语唱出较为纯正的瑶歌。1988年,岳麓书社正式出版了由郑德宏编著的《盘王大歌》上、下辑,全文达53万字。由于该书特有的影响力,被收入中国少数民族瑶族古籍,郑德宏后来也因此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盘王大歌》的传承人。
    1990年10月,郑德宏到了60岁法定退休年龄,由于他在政协文史委负责整理收集的文史资料没搞完,上级组织决定对他进行留用,直到1993年才让他从工作岗位上彻底退了下来。这时,郑德宏才算真正摆脱日常烦琐的公务,潜心研究起自己一生挚爱的瑶学来。他比上班时下乡得更多了,时常走村串寨到瑶山里去采访挖掘,十天半个月才回一次家。一年四季,很多时候,他都在山高雾深的瑶山作瑶文化调查。一份辛劳,一份收获,1993年,湖南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赵金龙起义》;1998年,以他为主,收集整理的《瑶人经书》交岳麓书社正式出版发行。随后,郑德宏又把散落在瑶族民间的节日、习俗、禁忌、饮食、人文景观、生产生活、起居、住宿、婚姻等方面收集整理成册,与人合著了《湖南瑶族风情》一书,交岳麓书社出版发行。从这本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在南岭深处,瑶民魂牵梦萦的故乡;可以体味到浸润在瑶民生活中每一个古朴习俗的细节;更让人对逐渐远去的瑶家歌堂那种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恋恋难忘。
    从2006年开始,年过75岁的郑德宏老人仍不愿停下脚步,积极着手瑶族奏铛田野调查,他用了五年时间,亲手指导一部长达51万多字的《湖南瑶族奏铛田野调查》一书的顺利脱稿。2010年10月,该书由岳麓书社印刷出版。当泛着纸墨清香的书稿出来后,可又有谁知道,这其中倾注了一位八十多岁、眼患白内障老人的全部心血。
    也许人们不会忘记,在2010年县庆55周年表演的十个节目中,其中原生态歌舞《盘王大歌》、《叩槽记》、《下河嗓》(又名:放排歌)三个节目就是根据郑德宏老人提议,与县民族歌舞团共同挖掘整理的,在民俗方面他还亲临进行了指导。在演出过程中,三个原生态的新创节目表现了极强的民族民间所特有的那种文化震撼力,让人耳目一新,给现场数万名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郑德宏研究瑶文化达50多年,1984年参加在湖南郴州举办的全国性瑶族学术研讨会;1989年参加在云南省红河州举办的瑶族瑶源文化方面的研讨会;2001年应邀出席全国在湖南临湘举办的瑶族寻根千家峒研究会,其事迹入选《湖南当代文艺家传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目,撰写的瑶族宗教与神话有30余个辞条编入《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广西瑶学会会员、湖南民族学会会员。由于他孜孜不倦、始终如一的钻研瑶族民间文化,并不断地推出新的成果,被全国各地瑶文化爱好者尊称为“瑶学大师”。
    法国雅克、日本远藤植子、香港中文大学及国内民族大学的专家、学者不远千里而来,纷纷慕名登门造访。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南民族学院宫哲兵教授来到江华,曾倾听过郑德宏讲述瑶家人在千家垌的幸福生活以及后来飘洋过海的种种传说,两人如遇知音,相谈甚欢。当与笔者谈起烧尸、下油锅、上刀山、过火海、口吞红烧犁头嘴、下阴、隔山止血等瑶家神秘文化时,郑德宏老人觉得瑶文化包含的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它需要更多有志者锲而不舍的去挖掘、整理,并进一步发扬、光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也许就是郑德宏老人用一生所学开启瑶族尘封美丽的执着之情。



[编辑:黎实]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郑万生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