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瑶家汉子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孙春涛 编辑:redcloud 2012-10-31 10:08:09
江华融媒
—分享—


    瑶家汉子,看上去并非那么高大伟岸,可高山陡岭的轩昂之气注入了他们的血脉,撑起了他们不屈的腰杆,铸就了他们挑山的肩板,如金刚似铁塔,走南闯北,风雨踩脚下,在他们人生的字典里雕刻的是“勇敢”,抠出去的是“胆怯”,凸现出独有的瑶族精神和特有的民族情愫…...。
    据说,瑶族祖先盘瓠,就是非常之人,是龙种,是龙犬。有文载:那年高王张狂,犬戎作乱,长风烈烈,人心惶惶,评皇张榜,盘瓠果敢,毅然揭榜,七日七夜,过海渡江,取高首级,威震四方,封王赐女,生六男女,立家旺族,拓土开疆,世代图强,勇哉盘王。
    盘王的子孙更不是甭种,哪个不是勇猛顽强?千百年来,瑶家汉子不畏艰难,带家携口,住高山,唯恐其不高;居密林,唯恐其不密,把家就安在白云边,把吊脚楼挂在薄雾上,刀耕火种,种一山,过一山;漂洋过海,破土开疆,把瑶族的种子撒到了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还撒播到了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等,现拥有213万之众 ,成为世界性民族,瑶族汉子成了世界上的好汉子!。
    相传,瑶族汉子盘大寿冒着满门操斩,碎尸万段的危险,出妙计,为贫苦瑶民向乾隆皇帝请愿减少一些皇粮赋税,用大毛笔饱蘸山茶花蜜,在御花园大香樟树上写下“瑶民艰难,瑶粮减半”的八个大正楷字,引来无数蚂蚁觅食,覆盖其上,就出现了蚂蚁告状的壮观场面,一时间京城之人奔走相告,遍传“蚂蚁告状”的奇事。这件事传到乾隆耳朵里,他亲笔写下诏书:“瑶粮减半”。人们为了纪念盘大寿,为他塑了像,立了神,修了庙,他的故事代代相传。
    瑶族英雄赵金龙,反抗清朝统治,反对增赋添税,搜括民财,加上当地官府,地主霸占瑶民山林,1831年12月,以红布裹头为号,率领瑶民起事,队伍迅速扩大,由500多人发展到3000余人,他们由江华进入兰山、宁远、新田等,起义军不久就拥有1万多人。 从此,“金龙出大洞,海马(指海凌阿,马韬)归池塘(祠堂)”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瑶族出身的原中顾委常委、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一生追随毛泽东干革命,从爬雪山过草地,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万里长征,为革命和建设呕心沥血,到审判“四人帮”,为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值得骄傲的瑶家汉子!瑶族汉子冯绍异,带领瑶民举起抗日大旗,成立“湘南瑶民请缨抗日组军办事处”,1000多瑶族青年踊跃报名参战,日寇入侵江华时,他率众抗击,英勇顽强,歼灭来犯之敌。
    瑶家汉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管山有多高,水有多险,敢于面对,绝不含糊。看,他们砍山种树,开山垦荒,种粟种粮,种了一山又一山,移过一岭又一岭,唱着瑶歌迁徙,分持牛角漂游,过山越海行天外。看,他们植树造林,除草烧荒,砍树拉箱,扎牢木排,涌入滔滔河江,一声虎力哨子,个个如猛虎下山,一声粗壮号子,人人似蛟龙入水,闯激浪过险滩,虽然没有“小小木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那样轻松浪漫惬意,可是一声“吆喝”领头,万千号子齐呼唤,放排啰!说时迟那时快,如离弦之箭划开一条水路,掀起两边浪花,出潇水入洞庭奔长江,浩浩荡荡。日子,就这样挂在他们的木排上,攥在他们的排舵前,攒在他们的排中间,兜在湿湿干干的汗衫里,浩浩江河水驮着木排出山,换回盐油柴米酱醋茶,养活一家老小,打发无尽的日落日出。
    瑶家汉子还有拿手好戏——唱歌跳舞。他们唱过山瑶歌,因衬词、结构、演唱场合等不同,纳发、过山声、仙拜、瓦溜、雷依却、讲歌、山歌等,有着独具魅力的音乐特色,由古老的“三声腔”构成音阶和调式,风格尤显单纯、质朴,从他们的嘴里吐出来的就成了天籁之音;他们唱梧州瑶歌,全部用“梧州话”演唱,有明快活泼、极富动感的“蝴蝶歌”;循环反复、上下呼应的“嘞嘞嘿”;演唱速度极慢、旋律柔和抒情的“留西拉冽”;他们用土语“八都话”,唱 八都瑶歌“喇支香”,由歌手配合同声的二重唱,歌声缠绵张扬,飘逸宛转,高亢穿亮,大气天成;他们唱流传在上江华五堡一带的瑶歌,嗓门大,起调高,明亮高亢,素有“高声歌”的俗称。他们唱怀念先祖功绩篇幅较长的“历史歌”,教育子孙耕读传家的“风俗歌”,还有情意绵绵自由随意的情歌。歌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了滋润他们生命的源泉!
    他们跳的是瑶族传统舞蹈,有长鼓舞、短鼓舞等,鼓、歌、舞常融为一体,随着音乐节拍鼓之、歌之、舞之。遇上节日,百十个后生,威武雄壮,拉开阵式,狂欢起舞,百十个长鼓翻飞起伏,如蛟龙出水浪卷涛翻,吼一声天崩地裂,蹾一脚气呑山河;他们也跳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舞姿优美, 跳“文打”,动作温和舒展,缠缠绕绕,牵连不断;他们还跳“打高台”舞,即在一张或两张垒起来的桌子上跳对打,动作粗犷有力,72套打法,在他们手上就象孙悟空耍金箍棒当绣花玩一样轻巧娴熟,如行云流水。
    有的瑶族汉子能上刀山,能下火海,踩上几十把锋利的刀梯,上下自如,毛皮无损,也不是吹的;赤脚一步一步踏在烧得通红的铁犁头或炭火上面疾行而走,成了“铁脚板”,这也不是擂的。看者叹为观止,闻者瞠目结舌。
    如今,瑶家汉子中,还有飞越大瑶山,扎根雪域高原,写诗作文绘画,磨砺35载,成为当今最具实力的画家李知宝先生;还有荣获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从瑶山走进省城长沙,成为专业作家的黄爱萍先生……
    瑶家汉子豪胆冲天,但也不缺柔肠情商,他们孝敬父母,恩爱妻子,爱抚后代,成为千古佳话。
    伟哉,瑶家汉子!



[编辑:黎实]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孙春涛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