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廻溪寿域不老泉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王君林 编辑:redcloud 2012-07-16 17:13:09
江华融媒
—分享—


    如果单说大路铺镇的虾塘村,就算只在江华县内,知道的人恐怕也不会太多。但如果说到“不老泉”,莫说只在江华县内,即便在永州市内,知晓这个名字的人也绝不会太少。其实,知道“不老泉”的人多,知道“廻溪寿域”的人却不一定多,知道“廻溪寿域”与“不老泉”为同一地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
    “廻溪寿域”乃江华古八景之一,排位第几,无从考究。寿者,长命不老也;域者,疆域、地界也,寿域意即长命不老之地界也。要说这虾塘村还真是幸运,巴掌大的地方,古人竟然把人人追而求之的“不老”与“寿”全部加在了它的名上。笔者也很幸运,曾在大路铺镇工作过几年,一俟空闲,便前往虾塘村爬爬山、看看树、喝喝水、聊聊天,久而久之,便对这块史上的不老之地加深了了解,也有了些许感想。
    据史料记载,公元763年左右,为官清廉、才学出众的唐朝道州刺史元结听说在他的治下居然有一个地方出了很多长寿老人,素来喜欢游山历水、求奇访胜的他于是欣然前往探个究竟。时年只有40余岁的元结看到,在大片的苍天古松之间,有一座呈环抱状的石山,山脚石下有一口泉眼,泉水四季长流,流水成溪,溪畔兰芝生香,溪水出而复回,好似流连此地不忍离去,最后穿山而过,方才流向田间地头。刺史大人的到来,村人自然十分重视,由村中八十余岁、自号廻溪翁的长者张子厚出面,热情迎至村中,食宿安排。是夜,元结在细细询问了相关情况后,面对“容若少壮”、飘飘欲仙的廻溪翁,竟感叹连连、羡慕不已,久久不能入眠,当即作《宿廻溪翁宅》一首以表其情:
    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岩下。
    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穑稼。
    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
    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
    次日天明,元结意犹未尽,复至松林、泉边、溪边查看究竟,力求找出此处与众不同之处,即使人长寿的原因,最后元结认定,这口泉眼即是神奇之所在,于是欣然将之命名为“不老泉”并亲自题名。村人欢天喜地,刻之于石碑之上,立于泉边以作纪念。
    元结回到道州府衙之后,公务之余,仍然对廻溪之事念念不忘,并逐渐产生效仿仙道之人、退隐廻溪之意,但又怕村人难以接纳像他这样的退位之人,犹豫间又作律诗《说廻溪招退者》一首以言其志:
    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
    廻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
    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
    糜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犹闻松节香。
    溪边老翁年几许,长男头白嫁孙女。
    问言只食松田米,无药无方向人语。
    浯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温。
    屠苏宜在水中石,廻溪一曲自当门。
    吾今欲作廻溪翁,谁能住我舍西东。
    勿惮山深与地僻,罗浮尚有葛仙翁。
    一句“吾今欲作廻溪翁”将元结的想法表露无遗,遗憾的是,元结的这第二首诗未能及时传至张子厚的手中,或者是张子厚未能真正读懂元结的用意,又或者是元结未能完全下定决心并真正付之行动,总之,按现在的话说,虾塘村就这样白白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吸引历史名人入住的机会。
    不过,从此该村的长寿美名开始远播,不少贤达志士、文人骚客前来拜访、探究,但一直未出现“寿域”之说。直到数百年后的明朝官员、《江华县志》纂修者滕元庆到此游览,面对健朗山人、幽静村落、悠悠清泉和苍苍古碑,他也诗兴大发,并在诗中首次使用“寿域”一词:
    山人静里卜幽栖,门径无心送马蹄。
    寿域一朝开胜迹,芳名千古照廻溪。
    甘泉润酌来仙液,曲润循环咽大溪。
    揽胜踟蹰人不见,邱墟空对漫留题。
    而真正出现“廻溪寿域”之说的,是明朝贡生刘元科一首描绘该村自然风光的诗作,诗中对此地的山、水、松、石都有优美的记载,但讲得最多却是对这口“不老泉”的无尽想象,有调水之龙王,有投书之柳生,也有投水之屈原(号灵均),有情有景,动静相宜,引人入胜。而这首诗的名字正叫《廻溪寿域》:
    不必三山望海峤,灵泉一滴泻云瓢。
    松风到耳皆成籁,石磬临流想奏韶。
    调水有符名已浪,投书无计酒频浇。
    灵均去后间消息,赢得朱颜不改雕。
    时至今日,已逾千年。当年地处楚越要道、人气旺盛的“廻溪寿域”,由于道路的变更、人为的破坏,早没了当年的无限风光。不仅是廻溪寿域不老泉,就连附近极为重要的瀟贺古道、惠风古亭也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天长日久,草长莺飞,终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令人望而生叹。
    尽管廻溪寿域“不老”的光环正在慢慢褪去,但人们却一直未停止对该地令人“不老”原因的分析。
    清修《江华县志》记载说:廻溪乳水,松膏所渍;泉甘宜稻,饮之者寿。古人认为,当时的不老泉泉水从颜色上来看,并非完全的清澈透明,而是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有稍许乳白色的;从口感上来讲,较之普通山泉,也有一股子淡淡的甜味。而之所以称为“乳水”,则是由于湿润的地表被松膏长年浸渍然后汇水成泉所至,泉水流出后,被引导灌溉农田,种植稻谷,对稻米及其副产品如米酒等产生影响,也含有松香的味道。这一点,从元结诗作中反复提到的“长松万株”、“长松亭亭”“乳水田肥”、“乳水松膏”、“松田米”、“松节香”等也可以证明。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看这番古人的论证是否有道理呢?
    据笔者上网查询得知,松叶富含维生素(维生素A、C、E、B1、B2、PP)微量元素(钙、硒、碘等40余种)、核酸、氨基酸等,对维生素缺乏症、肝炎等有特效,能解尼古丁、酒精及药物中毒。利用超声波技术把松叶打出超微孔,使松叶里的香气释放出来,通过对人的大脑及全身产生熏香作用,可以提高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刺激交感神经,修复不好细胞,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排毒养颜、强身健体之功效。
    另外,在《本草经集注》、《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学典著中也多有记载,说松叶及松叶酒、松叶茶,不仅有强健心脏、降低血压和强精补肾的功效,还可治失眠、牙痛、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日本医学界也认为松叶有抗氧化的作用,松叶饮料对治疗癌症、秃头、白发有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知,古人朴素的推论是相当有道理的。首先是当地有一个天然的优质矿泉水泉眼,然后是大片的苍松古树造就了当地幽雅舒适、清静宜人的环境,最后是大量的天然松脂对当时当地的水质产生影响,进而通过水而影响到当地用泉水灌溉的农作物和直接饮用泉水的人,最后诸多有利于健康的因素造就了一个关于“不老泉”的不老传说。
    当年的廻溪老翁,居幽林之中,呼松叶之气,饮松膏之水,食松田之米,品松香之酒,能不长寿?
    而今,古泉虽在, “不老”二字却成为了一纸传说。
    笔者曾多次深入虾塘村调查走访,当地的风景仍然幽静、迷人,泉水仍然四季长流、穿山而过、千转百回,唯一不同是大片的古松林不见了,仅存的一些松林也不过是一些中幼林,甚至是残次林,离“长松亭亭、长松万株”的记载相去甚远。村中八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既不如其它地方的老人年寿高,也不如其它地方的老人数量多。谁也无法相信,这个地方,曾经是史上的长命不老之地界。
    林业的巨大生态环保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没有了森林的庇护,我们失去的岂只是一个不老泉。但是,我总在想,假如哪天这里能够再现当年的长松万株、乳水田肥,情景又会如何呢?
    最近,听说当地人民政府有将此地建设成“廻溪寿域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笔者欣喜不已。其实,笔者也曾注意到,有位眼光独到的老板已经在此建立了一个“不老泉”牌矿泉水厂,对这口优质的古泉水进行开发利用,造福于民。附近的一所小学也将名字改成了“廻溪小学”,就是在县城沱江也有两条分别以寿域和苍松命名的主街道。确实,对廻溪寿域相关的物质及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相当有价值工程。
    为此,笔者建议,一是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争取将虾塘村名改回“廻溪村”,因为“廻溪”二字的深刻含义及丰富历史内涵不知比“虾塘”二字强多少去了,此举不仅可以提升当地的知名度,而且还大大有利于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其二应当想尽一切办法,下大力寻找刻有“不老泉”三字的石碑之所在,哪怕只是残碑断石也无所谓,实在找不到,就算是新刻一碑也要立在那古泉的边上,因为文字的存在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其三加大对不老泉附近山场、土地的补植补造力度,执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不老”可成传说,“长松”必须矗立。



[编辑:黎实]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王君林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