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美丽瑶都,魅力瑶都,神州瑶都,中国瑶族第一县。这里竹修林茂,古木参天,林海茫茫,云雾缭绕,溪泉潺潺,一幢幢古朴别致的吊脚楼,巧妙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身着色彩斑斓服饰的瑶族男女,人们徜徉在歌海里;在那里的人无时无刻都会被瑶歌浸润,被瑶歌感动!一首首瑶歌,如一枝枝鲜艳夺目的山花,在山间怒放,芬芳着山里人的日日夜夜,听到的仿佛就是来自天籁的声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瑶歌是瑶族人民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文艺活动形式,是他们沟通心灵,交流经验的主要方式。因此,不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民俗生活中的恋爱、婚姻、走村串寨、探亲访友等方面,到处都有瑶歌。江华瑶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常常借歌抒情,以歌言志,无论是祭祀、迁徙、记事还是恋爱、婚丧、喜庆、迎宾、送客,上自天文地理,下至凡人琐事,远自盘古开天,近至眉毛眼前,都可用歌谣的形式来表达。瑶歌有长篇史诗《密洛陀》和古歌总集《盘王歌》等,还有一些脍炙人口、短小精炼、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歌谣。
瑶歌的语言、歌调和句式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句式上有5言、7言、曲牌体、长短句等。以长短句为主,没有一定的章法,可以说都是自由体。从内容上看,《盘王歌》是在还盘王愿时所唱的古歌。歌词共有2000余行,内容包括人类、民族的来源,天、地、日、月、江、河及万物的形成,人类始祖的创世艰辛等,堪称一部瑶族的史诗,内容丰富,想象奇特。瑶歌中还有大量的情歌。情歌分为引情歌、恋歌、分别歌、寄情歌、爱憎歌、自由歌、盘歌等。其中的盘歌便是青年男女在交往中,考查对方的才华、智慧和诚意所唱的歌,男女一问一答,很有情趣。瑶歌中还有不少风俗歌、生产歌、苦歌、反抗斗争歌等。
但村有别,族有系,瑶歌也是有区别的。过山瑶胞瑶歌的产生,源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歌唱活动。他们平时劳动艰苦,集体娱乐活动较少,唱歌,成了他们慰藉心灵,发泄情感,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不论时间,不管地点,不讲场合,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有人,就会有歌。
酬酒祭祖,是过山瑶另一种独特而奇异的歌唱形式。他们把每年农历十月十六定为盘王节,只要节日一到,就举行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还愿”祭祀酬谢活动,有村祭、家祭、族祭。在这些祭祀活动中,除了跳长鼓舞、上刀山、过火海等活动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唱歌。既有怀念先祖功绩篇幅较长的“历史歌”,又有教育子孙耕读传家的“风俗歌”,还有情意绵绵自由随意的情歌。
过山瑶歌因衬词、结构、演唱场合等不同,可以分为纳发、过山声、仙拜、瓦溜、雷依却、讲歌、山歌等主要种类。过山瑶有着独具魅力的音乐特色,由古老的“三声腔”构成音阶和调式,风格尤显单纯、质朴。
江华岭西平地瑶与汉族交错杂居,生活环境、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方面,与邻近的汉族相近。但是,族系和语言的差异,使平地瑶村落流传和演唱的瑶歌表现出多种格调色彩和音乐风格。平地瑶的代表瑶歌主要有梧州瑶歌、八都瑶歌和上五堡瑶歌。梧州瑶歌,全部用“梧州话”演唱,有明快活泼极富动感的“蝴蝶歌”;循环反复上下呼应的“嘞嘞嘿”;演唱速度极慢旋律柔和抒情的“留西拉冽”;迂回曲折、抒情优美的“依呀冽”以及哭嫁歌、讲歌等不同种类。八都瑶歌,只流传在八都瑶寨,当地人用土话“八都话”歌唱;上五堡瑶歌,主要流传在江华上五堡一带瑶寨,又称“平地瑶歌”,歌词为七言,很少使用衬词,句数可多可少,往往四句一节。演唱时用大嗓,起调较高,明亮高亢,有“高声歌”的俗称。
瑶歌有一种“讲歌”。讲歌,又称“数歌”,这种歌很少使用虚字衬词,是一字接一字“讲”出来、“数”出来的音调,或吟诵,或歌唱,自然贴切简洁,唱法多种,各俱千秋。瑶家,山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为此,瑶胞自幼就开始学唱歌。瑶家每年除夕之夜,长辈就教晚辈唱歌。男的学唱红白喜事的“贺歌”,待人接物的“礼节歌”,生产劳动的“气节歌”、“知识歌”等等。女的学唱“绣花歌”、“生孩子歌”等等。这些歌都有一定的格调,让孩子自幼就学会了,出到社会上好应酬。平时,老人们在茶余饭后喜唱叙事长歌,往往一个故事唱一个晚上,就像山溪流水,娓娓动听。由于唱歌如此风行,瑶民上山劳动,即兴而唱,以歌对答,或放喉斗歌,你唱我和,情趣盎然。
如今,瑶歌走遍祖国的四面八方,大江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瑶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瑶族人民当家作主,有了高度的民族自治权利。曾游耕南岭的民族不再漂泊,瑶族人民走出吊脚楼,开始耕耘新的生活和历史。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瑶族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盘财佑、刘凤英、甘美英从瑶家唱到县、市、省里,唱到了北京,赵庚妹唱进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国家领导人都听过她唱的瑶歌,现在成了瑶歌传承人;赵湘边唱歌边舞蹈,连人都唱进了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了国家一级演员;盘琴演唱的音乐电视《盘王之女》,唱响大江南北,被中宜部、国家民委、国家广电局的领导和专家誉为“新民族根源音乐”。 十六大、十七大党代表瑶族女干部龙飞凤,2007年参加十七大会议期间,她声情并茂地演唱了瑶族祝酒歌:“一杯米酒一首歌,一个故事一条河,……。”悠扬的旋律在人民大会堂久久回荡,欢乐的歌声洒进代表们的心坎,歌声随着电波传遍了祖国的南北大江。“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歌”的李孝诚、张路明为蝴蝶歌第十九代传承人,就这样,后来有的人成了“歌爷”、“歌奶”“歌妈”、“歌姐”、 “歌哥”、“歌仙”。
除了这些,瑶家歌舞曲调还被编成曲,写成歌,走出家门,走向全国。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创始人之一,成就卓著的指挥家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的瑶族舞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乐曲开始,悠扬委婉的主题是少女轻盈的舞姿,之后,音乐的情绪逐渐高涨起来,仿佛青年男女们也纷纷起舞。中段是一个三拍子的歌唱性旋律,仿佛是恋人们边歌边舞,互表爱慕之情。主题再现时,气氛也随之变得更为热烈,感情也来越奔放。词作家、一级编剧,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王晓岭,给瑶族长鼓舞配上了取了瑶家乐的歌名,并填了词:
长鼓咚咚敲,木叶声声叫,瑶山喜庆丰收年,人人乐陶陶。明月高高照,篝火熊熊烧,瑶山喜庆丰收年,寨寨好热闹。你看那小伙舞起了腰刀笑得多自豪,戴银镯的姑娘们呀,围着他把舞跳。
明月下山了,篝火更旺了,瑶山喜庆丰收年,欢乐数今宵。酒坛喝空了,心儿更醒了,瑶山喜庆丰收年,美景看明朝。你看那阿爸唱起了山歌乐得胡子翘,系红兜的娃子们呀,追着他团团跑。
明月下山了,篝火更旺了,瑶山喜庆丰收年,欢乐数今宵。酒坛喝空了,心儿更醒了,瑶山喜庆丰收年,美景看明朝。长鼓咚咚咚咚敲,木叶声声声声叫,瑶山喜庆丰收年,人人乐陶陶喂。
《盘王之女》由武汉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刘健十年构思创作,三年制作,投资百万的新民族根源音乐巨制CD大碟,武汉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辑中录有《盘王之女》、《过山谣》、《赶歌堂》、《生在云端》、《蝴蝶歌》、《祖先的故事》、《枯滴》、《礼曲》、《心愿》等9首曲目,艺术地展现了瑶族的起源与历史变迁,瑶族人民的生存环境、内心情感与生活画面。每首歌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个性,用瑶语演唱的瑶族民歌陌生、隔世、漂泊感极强,而以“真民族和大世界”的态度融合通俗、美声、民族、民歌的独唱、对唱、合唱与民乐、管弦、人声、电子的独奏重奏与交响曲所形成的“音乐氛围”如云如雾、如潮如浪、汹涌澎湃、波澜壮阔,让听众始终笼罩在瑶族历史的伟大传说之中,有如置身一部史诗,亲历天、地、人的合鸣,仿佛感受到遥远时空报发生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故事,这种“氛围”,更深刻地诠释了民歌的内涵,激发了瑶歌中隐含的生命力。
为传承瑶族文化,县里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02年8月,专门建起了集教学、培训、演出于一体的“江华民族艺术学校”,它是省里唯一的瑶族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基地,除开设文化、艺术课程外,还特地开办了瑶语、瑶歌、瑶舞等特色课程;县里利用瑶族传统节日,把唱瑶歌活动推向高潮,还在乡镇不定期的举行瑶歌比赛,尤其是利用各种媒体向外界推介瑶歌;瑶歌传承人赵庚妹等一批人义务承担起瑶歌教育培训工作;1995年11月庆祝县成立40周年暨3省25县瑶族盘王节活动,有来自美国、泰国以及国内十多个省市的数十万人,整个活动期间将瑶族文化与交流结合起来,瑶歌走出江华,奔向全国,走出海外……
瑶歌之风劲吹,瑶歌正飞出国门,飞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编辑:黎实]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孙春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