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文学、摄影爱好者驱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来到了江华宝镜村,带着对古文化探觅的心情和干劲。
路旁风光无限,青山绿水,奇峰突兀,车行公路,如入画中,车达山顶,极目远眺,层层梯田,星罗棋布,自有登高望远之开阔美境,绕行盘山沟沟路,车后拉长着玉带,拉进了魂系梦牵的宝镜村。
古村坐东朝西,村后是古木参天、绿意浓厚的两座山,山山相连,如画屏,如仙山,如伟岸的男子紧紧依偎着怀中的处女。村前一望无际的平整稻田,烟雾缭绕的远山如痴情的恋人风雨无阻的对视着遥不可及的美人。后山的坚挺矗立与稻田的无垠平铺,构筑了和谐宁静的山水风景画。
我见过很多古民居,但我觉得宝镜村保持之完整,寓意之深刻,雕刻之精美,堪称一绝。其占地80亩,由9井18厅组成,共108间房,俗称“三堂九井十八厅,走马吊楼日晒西。”整座建筑群为砖木结构,以青石、青砖、青瓦建成。院内屋宇俨然,重楼翘檐,雕梁画栋;院外古木参天,树龄在四、五百年间者,达百余株。有“松林淡月”、“槐社夕阳”、“虹桥锁翠”、“螺岫浮岗”、“响泉逸韵”、“珠塘漾碧”、“宝塔酣青”等宝镜八景,堪称人间仙境。据《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名录》记载,因其“村前有田峒,有一井塘水清如镜,可食饮,又能灌田,故名宝镜。据宝镜《何氏族谱》记载,宝镜先祖何应棋,怡情山水,性喜遨游,于清顺治年间由道州溯沱水、冯河而上,见该地风俗淳厚,土肥水美;遂挈家人于此建宅定居,繁衍生息,距今已有353年的历史。
有幸在古村内见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虽两鬓斑白,牙齿全无,可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皮肤光滑,略估是山水养人之故吧,据老人介绍,整个宝镜村全是何姓,历经十八代,据《何氏族谱》记载,清朝有庠生2名,佾生2名,贡生4名,廪生3名,大学生7名,进士6名,职员10名(其中有翰林侍召、卫千总、巡检、知县、典史等职)。村前大道旁有碑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称“马到止”,足见昔日荣光,足见地灵人杰。
整个古村,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新屋、老屋、正堂、偏房以及勤杂房都因其装饰、布置、雕刻不同而明显区分,独立成院的绣楼、闺房布置在正房后面,彰显当时的繁华热闹以及对闺女的爱护。
特别珍贵的还算那些石雕和木雕,石雕全是龙、马、狮、麒麟等大型动物,采用阳雕手法,活灵活现,木雕都是花鸟虫鱼,采用镂空手法,精雕细刻,每一片羽毛都纹理清晰,栩栩如生,可见当时雕刻师技艺之高超。
游离于廊道之间,心情舒畅,格外清爽安逸,走出古村,在古樟下的青石板上坐着几个年逾八旬的老人,都鹤发童颜,但脸显忧思,随性聊起来,就说到古村的文物被毁严重,经常夜晚有文物贩子光顾,用药物把看家狗毒死,盗窃精美雕花和古玩,目前住在古村的都是老人,对小偷防不胜防,长此以往,古村能留存的古迹恐怕只能是书上的记忆了。
[编辑:黎实]
来源:中国永州新闻网
作者:陈瑜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