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进一步解放思想 力求取得三个新突破

来源:清塘壮族乡党委 作者:游海清 编辑:redcloud 2012-05-29 20:39:44
江华融媒
—分享—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县委提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目的是立足江华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解决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体制机制、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县上下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转变,在精神面貌上有一个大改善,在工作效率上有一个大提高,在事业发展上有一个大突破,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加快江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就结合乡镇的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力求在乡镇运转经费、干部队伍建设、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若有不对,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创新机制,力求在乡镇运转经费上有新突破。

    就我县乡镇财政收入来看,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工业税收、烤烟税收、小城镇开发土地出让金等四个方面。近年来,县财政逐年增加转移支付为乡镇解决了村级工作经费、乡镇部分工作经费、干部职工工资、津补贴,今年又将乡镇的站所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补贴纳入了财政预算,为乡镇解决了一个实质性的难题。但是,从近年来的乡镇资金投入来看,计划生育、信访维稳、农林科教、为民办实事(环境卫生、生态建设)等刚性支出逐年增加,财政缺口也越来越大。多数乡镇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资源匮乏,无工业、烤烟、小城镇开发,税源严重短缺,对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的乡镇来说,“保运转”成为乡镇领导面临的最困难、最为头痛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一困难?各乡镇都是使出浑身解数,采取各种超常规措施四处“抓钱”。花费大部分的精力不说,有的甚至冒着违纪、掉帽子的风险向上争取资金,用项目资金保运转。为了让乡镇干部有更多的精力,一心一意为地方经济谋发展,就要在运转经费的保障上要有新的突破、新的措施,使乡镇摆脱财政困境。一是创新转移支付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的乡镇适度倾斜,以保证乡镇的正常运转。形成转移支付资金向财政困难乡镇适度倾斜和公正、公开、循序渐进的机制。宁远县就有一个好经验,对无工业、烤烟、小城镇开发税收的乡镇,从财政转移支付增拨2040万元的运转经费。避免了乡镇用项目资金保运转而违纪违规的现象,让乡镇有更多的精力为地方谋发展。二是大力培植新税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企业到县“一区两园”,提高税收分成比例。培植壮大特色产业,培植新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二、强化管理,力求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

   乡镇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具体执行者,其素质高低,能力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任务的完成,面对农村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落实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促进辖区和谐发展,需要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乡镇队伍。

    我县乡镇的干部队伍主要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退二线的老同志、一般公务员、机关后勤人员、事业站所人员共同组成。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思想作风不适应。首先是不安心乡镇工作。部分干部不愿留在乡镇工作,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了找门路、跑调动上,工作中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其次是发展意识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中习惯于上级安排,满足于完成任务,对自身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按部就班,主动性、创造性工作不够。再次是群众观念淡薄。部分乡镇干部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无动于衷。有的干部特别是工人,感到前途无望、进修无门就不思上进,或干脆消极怠工。二是素质能力不适应。当前,农民群众在致富增收方面迫切需要一批作风扎实、带富能力强的乡镇干部带领他们搞经济、闯市场,在信息、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同时,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这就对乡镇干部带领发展农村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和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现有的队伍来看,乡镇干部整体素质与农村工作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带领发展经济能力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在工作中跳不出过去的框框套套,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拿不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新思路、新办法。三是队伍结构不适应。首先,从年龄结构看,后备干部资源不足,乡镇干部老龄化、年轻干部断层现象相当普遍。其次,从文化结构看,乡镇干部第一学历普遍偏低,多为中专、高中学历。尽管许多干部通过进修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但也多为党校函授类的经济管理、法律专业,而农村急需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再次是公务员岗位的干部偏少。多数乡镇反映人员紧张,科员级以下的年轻公务员少,工人特别是退伍安置的工人多,导致一些应由公务员担任的岗位(如党政办主任、民政助理员、司法所长、助理员等),由其他事业单位人员担任,工作上有短期行为,甚至不愿担责。四是管理方式不适应。首先体制不够健全。

    当前乡镇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里 有多少个部门,乡镇就要承担多少项工作。乡镇干部顶着计划生育、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多个“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为应付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活动,经常处于分身无术的窘境,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干部的轮休根本没有落实。其次是干部职工交流难。科学合理的交流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干部成长。而事实上乡镇一般干部交流的机会极少,许多干部从参加工作直至退休都在同一个乡镇。自2004年以后,除提拔、任职交流的外,乡镇干部职工基本上没交流调动过,有的干部职工在一个乡镇工作时间长而变“油”,有的因家庭各种困难想交流却一直未动,就心存消极思想。再次是外借人员多。由于干部职工交流调动难度大,有的县直单位就从各乡镇借调年轻、能力强、表现好的人员,从而导致乡镇基层工作力量薄弱。我乡借调到县的人员就有5人。

    我认为,要想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乡镇人事管理权限。优化乡镇党委对在基层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权,提高乡镇党委对本地工作人员的调控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乡镇党委对县机关部门派驻乡镇的站、所股级干部以及乡镇中小学校长等人员人事任免方面的建议权。规范借调制度,提高党委统辖能力。二是拓宽进人渠道。要进一步开阔选人用人视野,采取多种途径及时为乡镇补充新鲜血液,有效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创新对村官的管理机制,对大学生村官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适时吸收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比例,让更多工作有本事、致富能力强、群众信得过、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村干部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扩大乡镇公务员录用数量,从社会上公开选聘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热心乡镇工作的人员到乡镇工作,以解决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每年从县级部门选派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到乡镇进行锻炼。三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对在同一乡连续工作一定年限的干部,进行交流,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干部,优先安排到县直机关;对工作态度不端正,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年度考核基本称职的干部,安排到边远艰苦乡进行锻炼;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干部实行待岗处理,增强乡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四是逐步改善工作环境。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镇机关的基础设施,重视文化娱乐场所的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适当组织干部职工到外面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强见识面,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

三、整合资源,力求在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

    俗话说“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目前,我县在项目建设上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一是缺乏大局意识。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各部门上面都有线,部门与部门之间项目很难集中起来,导致各自为阵,没有做到项目集中、资金集中进行实施。二是缺乏统一规划。近几年实施的项目,多数都是以部门为主,缺乏统一规划,不能做到项目叠加,资金有限,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配套资金不到位,效果也不佳。

    如何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我认为主要的是做好三个一:一是围绕一个目标。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四大战略”、“五个打造”、“六个全国第一”,建设全国民族经济强县的宏伟目标。各部门单位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研究、细化,结合本地的实际,从自身现有条件出发,理智的分析自身优势,正确定位,整合优势资源,实行打捆包装上项目。二是做好一个规划。项目的规划要围绕县党代会确定的目标,站在全县的高度,结合各乡镇的资源优势,突出重点,进行统一规划,明确项目内容、实施地点、时间和项目单位。各单位要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项目申报和实施,不能随意更改项目。确保项目的公开、公正和可持续性,避免通过“活动”,打通关节,争项目。也让实施单位和实施主体有更多的时间作准备。三是开好一次会议。每年的年初由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及乡镇主要负责人开好一个会议。按照规划的要求,对全县所有的项目进行决策,将项目与县党代会的目标相对接,根据各地实际,确保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地方,整合全县各部门单位的资源、资金进行集中“打造”,不要“遍地开花”。

来源:清塘壮族乡党委

作者:游海清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