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做好六篇文章 发展民族经济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罗建华 编辑:redcloud 2012-05-15 10:49:10
江华融媒
—分享—

    近几年来,江华抢抓发展机遇,夯实发展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二五”时期是江华抢抓机遇、科学赶超的关键时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省、市战略部署,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民营活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战略,全力打造“神州瑶都、生态山水名县、旅游度假休闲胜地、新兴工业县、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全国民族经济强县。   
    打造神州瑶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江华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也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决心把江华建成中国瑶族文化的研究中心、传承中心、开发中心、展示中心,出台了“神州瑶都”建设第一个三年行动方案,严格要求在城乡建设、公共设施等各个领域中,充分融汇瑶文化元素,凸显城市之美。全县积极开展瑶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将瑶文化编成市民普及读本并编入地方课程。鼓励全县瑶胞,尤其是服务行业、窗口服务单位工作人员、中小学生穿戴瑶族服饰。今年,将在县城内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000亩、投资10个亿的“神州瑶族文化园”,集中展示全国各瑶族原生态的文化风情,做成文化旅游的龙头。   
    打造生态山水名县。生态是资源,生态是生产力。江华森林覆盖率达76.7%,素有“天然氧吧”、“华南之肺”的美誉。为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县委、县政府坚持走“两型社会”发展之路,大做 “林”、“水”、“气”的文章,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级园林县城,确保县城园林化、山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河岸景观化、乡镇环境优美化。县城内准备建设13个森林公园、7个水上公园、5大水系。着力抓好涔天河水库扩建后的保护开发利用,坚决不在水库集雨区内开办有“三废”污染排放的工厂、矿山,不使用农药,对集雨区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立河畔风景园林带,使涔天河两岸四季花开。   
    打造旅游度假休闲胜地。江华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被外界称作“最适宜人居的地方”。有壮丽的森林景观,有优良的空气和水质,有造型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别是涔天河水库扩建后,水库蓄水量将达15亿立方米,将形成348平方公里的水面和220个岛屿、半岛。县委、县政府正着手将这些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和浓郁的瑶族风情整合起来,结合涔天河水库扩建,重点开发以山水森林资源为依托的水上运动、乡村游、森林游、养生游和以瑶族风情、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旅游品牌,把江华融入到“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吸引国内外的游客来江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打造新兴工业县。新型工业化是赶超崛起的第一推动力。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走特色化、集群化发展之路,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规模大、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的工业企业,重点抓好稀土,水泥建材,铁开采、冶炼,钨、锡、铜、铅等有色金属开采、冶炼,服装电子,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和绿色能源等八大产业,力争到2015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200亿元以上,将县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最宜人居住、最宜人创业的现代化山水园林生态工业新城。   
    打造绿色农业基地。江华的生态好、水质好、空气好,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有很好的基础。县委、县政府全力倡导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不使用饲料添加剂,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着力生产绿色安全、附加值高的有机农产品。为规模化发展绿色农业基地,江华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来江华办基地、搞加工,大力发展“猪-沼-果”、“猪-沼-菜”新型生态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规划建设了牛牯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总面积10万亩,已形成万亩优质烟叶、万亩有机果茶、万亩绿色蔬菜、万亩优质水稻和万亩优质玉米等5个“万字号”农产品基地,计划在5年内投入各类建设资金6亿元,建设八大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坚持增进团结与谋求进步相结合。针对省际边界线长面广,多民族交错居住,社情相对复杂的实情,县委、县政府先后与广东、广西两省区在边界处共同修建了“致富路”34条,架起“连心桥”26座,共建“同心校”7所,同办“团结市场”15个。所倡导发起的湘、粤、桂三省(区)十二县民族贸易交流会,现已成为南岭地区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全县瑶、壮、汉等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 

来源:江华新闻网

作者:罗建华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华新闻网首页